淺談對“六個堅持”的理解認識
時間:2022-11-07 10:01:08 來源:達達文檔網 本文已影響 人
淺談對“六個堅持”的理解認識
“六個堅持”相互聯系、內在統一,構成了有機整體,不僅是黨推進理論創新的根本要求,對于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的實際問題也有重大指導意義。以下是達達文檔網分享的內容,歡迎閱讀與借鑒。
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提出,理論創新要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六個堅持”全景展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場、鮮明理論品格、獨有精神氣質和科學思想方法,高屋建瓴,意蘊深厚。學習領悟“六個堅持”內涵要義,有以下認識思考,僅供拋磚引玉、交流互鑒:
“人民至上”標定價值遵循。治國理政,“人民”二字位置最高、分量最重。盛唐時期,“君舟民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政治論斷就為執政者所認同,并于中國五千年的朝代興替中被反復驗證;十九世紀,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也鮮明提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并由此構筑起了唯物史觀這一哲學高峰;而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更是一部團結人民、服務人民、依靠人民的人民史詩??梢哉f,無論是中華民族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還是百年黨史,無一不雄辯地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政黨的發展,最偉大的力量源于人民,最實在的成果需要惠于人民。黨的二十大報告將“人民至上”擺在“六個堅持”首位,進一步體現了黨對這一認識的深刻把握,體現了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的鮮明價值理念。在人民至上的價值引領下,我們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定能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也定能催生人民創新創造活力,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自信自立”展現精神風貌。自信是世界觀,自立是方法論,兩者是相互聯系、內在統一的關系。唯有堅定自信,才能在風浪面前始終保持獨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唯有自立自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才能根深葉茂、歷久彌新,我們才會有昂揚自信的志氣底氣。特別是進入新時代,我們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沒有教科書可以參考借鑒,也沒有現成答案可以照抄照搬,扎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國情,由中國人自己作答,才能更好地解決中國問題、寫好中國篇章。同時還要清醒認識到,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具活力的經濟體,我們的發展勢頭不可避免地觸及一些國家和群體的既得利益,國際環境更為復雜,面臨更多的是打壓而非幫助,更不可能依賴他人謀求發展。鑒于此,自信自立的意義尤其重大,也唯有自信自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才能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守正創新”立起原則方向。守正要求我們不忘初心、把穩方向,創新要求我們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要牢牢守住的“根本”。但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既要堅持其基本原理,更要用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百年來,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開創新局,是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生動實踐。此次黨的二十大報告展開論述“兩個結合”,即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更為持續推動理論創新提供了鮮明注解和行動指南。踐行守正創新,貫徹“兩個結合”,我們要準確把握“變”與“不變”的辨證關系,守住不變的真理,把握變化的時代,才能讓馬克思主義之“矢”更加精準地射中新時代中國之“的”。
“問題導向”明確著力重點。為政之道,必先除弊。只有聆聽時代聲音,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一直以來,黨就有堅持問題意識、解答時代問題的優良傳統。井岡山下,毛澤東同志洞察大革命失敗的問題癥結,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讓星火燎原;南海之濱,鄧小平同志深思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歷程,作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偉大探索,讓經濟騰飛;新時代里,習近平總書記更是直面時代問題、把握矛盾變化,以一系列新理念、新舉措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這次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問題導向”列入“六個堅持”,更加深刻地體現了黨突出的問題意識、鮮明的實踐觀點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問題未必隨著發展而減少,今天面臨問題的復雜程度、解決難度明顯加大,更要求我們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在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推動實踐發展和理論創新再攀高峰。
“系統觀念”揭示思想方法。系統是由多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要素共同組成的有機整體,整體統帥局部,局部制約整體,整體與局部相輔相成、相互影響。正確認識和把握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既統攬全局,又重視局部,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方法論,也是系統觀念的核心要義。社會是一個龐大復雜的有機整體,每個領域,乃至每個個體都可以稱之為社會中的一個要素。任何一項改革舉措的實施、一種利益關系的調整,也都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當前我們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改革發展已經步入深水區,不可避免的觸動深層次社會關系調整,險灘、暗礁、潛流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堅持好系統觀念這一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特別是在面臨復雜形勢、解決棘手問題時,既要求整體推進,又強調重點突破,既堅持系統聯動,又突出協同耦合,既善于彰顯優勢,又注重補齊短板,以統攬全局的系統觀念為指引,打出“組合拳”,做到“落一子而滿盤活”。
“胸懷天下”彰顯氣魄胸襟。大道不孤,德必有鄰。黨在十九屆六中全會上就把“胸懷天下”作為黨領導人民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此次又在二十大報告中將其列入“六個堅持”,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擔當,凸顯的是開放包容的恢弘氣象。當今世界,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相互交織,西方之亂與中國之治相互映襯,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底氣、更有自信,超越對抗的命運共同體和全球治理觀也正在成為引領時代潮流的鮮明旗幟,定將為世界大同貢獻應有的力量。同時,我們黨也從來不是封閉僵化、刻舟求劍的政黨。深深扎根中華大地的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包容而不排他、對話而不對抗,也始終以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胸襟,吸收和借鑒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并在互學互鑒中推動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
“六個堅持”相互聯系、內在統一,構成了有機整體,不僅是黨推進理論創新的根本要求,對于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的實際問題也有重大指導意義。深刻領悟蘊含其中的道理學理哲理,堅持和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必能更好地指導實踐、推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