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紙下載
  • 專業文獻
  • 行業資料
  • 教育專區
  • 應用文書
  • 生活休閑
  • 雜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達達文庫
  • 文檔下載
  • 音樂視聽
  • 創業致富
  • 體裁范文
  • 當前位置: 達達文檔網 > 教育專區 > 正文

    《論十大關系》的產生背景、形成過程和基本思想

    時間:2020-08-26 03:57:31 來源:達達文檔網 本文已影響 達達文檔網手機站

    祝太文

    [摘要]毛澤東通過調查研究,在總結建國以來建設經驗和以蘇聯模式的缺點和錯誤為鑒戒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走自己的建設道路所要解決的十大矛盾問題和解決這些矛盾問題的基本思路?!墩撌箨P系》的基本思想,不僅對當時的經濟政治社會建設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指導意義,對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依舊有著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十大關系;形成背景;調查研究;基本思想

    “偉大的理論產生于偉大的實踐,又指導著偉大的實踐;實踐無止境,理論創新無止境”?!墩撌箨P系》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學習借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和深入調查研究新中國成立后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國家建設情況的基礎上,所進行的關于如何建設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探索,其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所提出的適合中國國情經濟、政治建設的方針、政策,以及其中所蘊含的理論方法和戰略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指導意義。

    一、《論十大關系》產生的背景

    (一)新中國成立之初建設模式的選擇

    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試圖將新中國扼殺在新生狀態,在經濟、政治、外交等方面對中國進行封鎖,世界上只有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同情和支持新中國。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又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將戰火燒向中國,一直得到美國支持的退居臺灣的國民黨政權還時刻準備著反攻大陸。在這種情況之下,新中國實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等政策,同蘇聯結盟以抗衡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可能的軍事進攻。

    在國家建設上,剛成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還沒有多少經驗,只能根據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的設想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來建設國家。政治上,蘇聯實行的無產階級專政強有力地保證了人民政權的穩固性。經濟上,蘇聯在較短的時間內依靠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起了以重工業優先發展的獨立的工業體系,這對處于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中國有著切實可行的示范作用。在建國初期,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是遭受百年戰爭破壞的國家,百廢待興卻又缺少資金、設備和技術,生產力水平還停留在靠天吃飯的狀態。蘇聯的經濟模式,有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便于集中有限的財力、物力發展經濟生產和社會建設。蘇聯模式成為新中國建國之初擺脫內外危機的適當的和必然的選擇。

    (二)蘇聯模式矛盾和弊端顯現

    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后,面對國內外反對勢力的圍剿和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封鎖,列寧以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化解了危機,隨后以新經濟政策調整生產關系促進俄國的生產力解放和發展。斯大林繼任后,俄國內外仍然危機四伏,加之主要領導人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模糊,于是逐漸建立起了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高度封閉的外交體制等等,這種蘇聯模式在短期里有效地鞏固了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促進了經濟發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但是長期施行,高度集權的政治容易破壞民主,不利于發揮人民的積極性;高度集中的經濟容易導致生產關系僵化,不利于解放發展生產力和改善民眾的生活;高度封閉的外交會妨礙對外學習交流,容易導致自身的狹隘與落后。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6月,民主德國柏林發生群眾游行示威要求改善生活的事件,東歐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出現了種種騷動不安的跡象,充分說明蘇聯模式暴露出來的矛盾和弊端已經引起了人民的不滿。新中國在解放初的三年經濟恢復時期里,中國共產黨人對如何進行經濟建設是模糊的,“只能基本上照抄蘇聯的辦法,但總覺不滿意,心情不舒暢?!雹儆纸涍^三年多建設經驗的積累,原先的建設模式也出現了不適,現實到了需要進行適當調整的時候了。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召開,赫魯曉夫的《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秘密報告全盤否定斯大林,披露的內容震動了整個社會主義陣營,揭示了蘇聯、蘇共、斯大林并不都是正確的,盡管淆亂許多民眾對社會主義的信仰,但在相當程度上破除了許多人對蘇聯模式的迷信和教條。毛澤東說:“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雹谝悦珴蓶|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辯證地看待斯大林個人的是非功過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成敗得失,給予了客觀的評價,并以此為契機,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將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三)朝鮮戰爭后國際局勢有所緩和

    新中國成立之后,美國始終是外部侵略和欺凌中國的總后臺,有關侵略和反侵略的新認識產生,總是與美中關系聯系在一起。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訂,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不僅使黨和國家在世界上獲得巨大威望,中國人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強。彭德懷就此向世界宣布:“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雹勖珴蓶|預測“現在,新的侵華戰爭和新的世界大戰,估計短時期內打不起來,可能有十年或者更長一點的和平時期”。④并認為中國應該盡量利用這個和平時期進行國家經濟建設。

    抗美援朝的勝利為中國贏得空前的國際威望,1953年12月周恩來會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和完整體現,后來得到印度和緬甸兩國的共同倡導,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接受,成為規范國際關系的重要準則。1954年4月—7月,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并起了積極作用。新中國努力推行“同一切愿意和平的國家團結合作”的方針,⑤發展同其他國家的友好關系。1955年4月,中國參加在印尼萬隆召開的第一次沒有帝國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拉會議,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使會議取得圓滿成功。自此新中國同世界更多的國家建立了友好往來的外交關系,并逐步形成走向世界的外交格局,這一時期外交的成就為中國致力國家建設爭取了一個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

    (四)建國初期國家各項建設的經驗積累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面對的是一個被帝國主義百年侵略掠奪、被國內反動統治者長期剝削壓榨,近代工業停滯落后、農業原始生產倒退、交通閉塞運輸阻滯、通貨膨脹物資匱乏、人民生活異常困苦的國家,整個國家處于一窮二白又千瘡百孔的狀態。中國共產黨以恢復和發展生產作為工作的重心,緊抓國家財政經濟的集中統一管理,要求黨員領導干部繼續發揚優良傳統抵御資產階級享樂思想的侵蝕,沒收地主階級土地歸農民階級所有、合理調整民族工商業。經過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年底完成了土地改革、現有工商業的調整、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減,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實現了國家財政經濟情況的根本好轉。在經濟恢復的同時,國民經濟的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國營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合作社經濟中,國營經濟由于屬于社會主義的性質和人民政權的支持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中居于領導地位,為有計劃地進行經濟建設提供了條件。

    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中國依舊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為了提高工業化水平,1953年開始實施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由于注意從當時國情實際出發,做好統籌兼顧,采取靈活政策,改善人民生活,至1956年即宣告計劃規定的任務提前完成,初步建立起以重工業為主的獨立的工業體系,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與此同時,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迅速展開。至1956年初,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不斷取得勝利,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逐漸鋪開,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開始向社會主義建設方面轉移。實現國民經濟的好轉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提前完成,中國共產黨人積累了一些自己的經濟建設經驗,加之對蘇聯模式的缺點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就擺在了中國共產黨人面前。

    二、《論十大關系》的形成過程

    (一)《論十大關系》的調查研究和發表過程

    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是實事求是,也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要聯系實際、從實際出發就必須了解實際,而了解實際離不開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黨工作的優良傳統,毛澤東曾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⑥只有通過適當的途徑、方式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實情況,才能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思考加工,以獲得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仍然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從調查研究入手。為準備八大報告,劉少奇從1955年底開始就分別聽取了中央部分工業部門的匯報,毛澤東自1956年2月14日開始至4月24日期間,同政治局、國務院部分同志一道先后聽取了34個部委的工作匯報,以及國家計委編制的關于產業結構、生產力布局、國防工業建設規模速度、經濟管理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等方面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匯報,并就其中的一些問題與有關人員進行了探討,在結合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建設的經驗和反思蘇聯模式的弊端等基礎上,思考了今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

    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報告了其總結和思考的重要結果——《論十大關系》,5月2日毛澤東又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就此作了進一步闡述,同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將正確處理十大關系作為指導方針體現在大會的報告及相關的文件之中。1965年12月27日,毛澤東的這篇會議報告印發全國縣團以上領導干部學習。1976年12月26日,在《人民日報》的第一版上正式公開發表。1999年6月,此文被收入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毛澤東文集》第七卷。⑦

    (二)《論十大關系》的主要內容

    毛澤東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通過對新中國三年經濟恢復期以及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的調查研究,綜合性地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解決的十大矛盾問題,也就是十大關系。即1、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2、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4、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5、中央和地方的關系;6、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7、黨和非黨的關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9、是非關系;10、中國和外國的關系。這十大關系,主要涉及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的探索、經濟體制改革的思想、社會政治生活領域的方針政策、向外國學習的問題等方面的思考。提出這十大關系的根本目的,是一定要處理好這些矛盾,以便“把黨內外、國內外的一切積極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彼浴疤岢鲞@十個問題,都是圍繞著一個基本方針,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雹?/p>

    三、《論十大關系》的基本思想

    (一)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思想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必須經歷的過程,而重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是工業化的核心。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斯大林就曾說“沒有重工業,那我們就不會有一切現代化國防武器,那時我們的地位就會和目前中國所處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國沒有自己的重工業,沒有自己的軍事工業,現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它?!雹嵝轮袊I化的必要性和重工業在工業化道路中的意義,都要求新中國發展以重工業優先的工業體系,完成把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任務。

    毛澤東研究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關系時,直言“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這是已經定了的”。同時,他也指出“決不可以因此忽視生活資料尤其是糧食的生產”,也就是要在重點投資重工業的建設的同時也要多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以免出現像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那樣片面發展重工業,而導致“輕重工業發展太不平衡而產生嚴重問題”,⑩出現人民生活必須的糧食和其他生活用品得不到滿足的情況,從而動搖長遠發展的基礎。毛澤東關于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關系的論述,實際上闡明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化道路的問題,也就是優先發展重工業同時兼顧其他部門的發展,這是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模式。

    在生產力布局上,針對歷史原因造成的沿海與內地工業發展比例不合理的狀況,毛澤東研究后認為“內地工業必須大力發展”,而且“新的工業大部分應當擺在內地,使工業布局逐步平衡”,這樣做也有利于備戰。在考慮到新的戰爭短期內不會爆發,他主張要充分利用沿海工業的設備能力和技術力量,要“好好地利用和發展沿海的工業老底子”,以便“我們更有力量來發展和支持內地工業”。在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問題上,毛澤東認為我們“還有敵人,我們還受敵人欺負和包圍”,所以中國一定要加強國防建設,“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但同時也認為經濟是國防建設的基礎,加強國防建設“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而且“軍政費用必須降到一個適當的比例,增加經濟建設費用。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二)兼顧各方利益改革經濟體制的思想

    在利益分配問題上,“鑒于蘇聯和我們自己的經驗,”毛澤東認為要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間的利益關系,“就不能只顧一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也就是我們過去常說的‘軍民兼顧、‘公私兼顧?!痹诠I領域,在講究統一性的同時,也要照顧各生產單位、個人的獨立性,以保證“發展得更活潑”,“隨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工資也要適當調整,”并改進工人勞動條件和集體的福利。在農業領域,毛澤東認為蘇聯積累資金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極大地損害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我們應堅持輕稅,縮小工農業品價格剪刀差,糧食收購價逐步增長、適當補貼,在國家、合作社與農民個人之間規定一個適當的收入分配比例。國家、生產單位、生產者個人三方利益兼顧,以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發展。

    在管理問題方面,毛澤東認為“要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就必須發揮地方的積極性。中央要鞏固,就要注意地方的利益”,蘇聯那樣“把什么都統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點機動權也沒有”,?不利于調動地方的積極性,也不利于中央的鞏固。為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全國統一計劃、統一紀律,中央強有力的統一領導是必須的。但在這個前提下,承認地方的特殊性,允許正當的獨立性,增加一點地方的機動權,有利于發揮地方的積極主動性。

    (三)積極向外國學習的思想

    在處理中國與外國關系的問題上,毛澤東持開放的態度,明確主張向外國學習,他認為“每個民族都有它的長處,不然它為什么能存在?為什么能發展?同時,每個民族也都有它的短處”,即使社會主義,也“應當承認,總是有優點和缺點這兩點”的,所以向外國學習是必須的。毛澤東又指出:不僅現在我們“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的時候要向外國學習,即使“將來我們國家富強了,我們一定還要堅持革命立場,還要謙虛謹慎,還要向人家學習,不要把尾巴翹起來”?!拔覀兊姆结樖?,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

    在學習外國的方法態度上,毛澤東認為“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他們的短處、缺點,當然不要學”。即使“對于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也應當采用這樣的態度”。社會科學方面,學習馬列主義,“我們要學的是屬于普遍真理的東西,并且學習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能照搬,搞教條主義。自然科學方面,不清楚的可以大部分照搬,“但是也要批判地學,不可盲目地學?!敝劣凇巴鈬Y產階級的一切腐敗制度和思想作風,我們要堅決抵制和批判。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去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學的方面?!?這說明堅持走中國自己的建設道路,并不排斥學習外國有用的經驗和引進先進的技術。

    (四)處理社會政治生活領域問題的思想

    在對待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問題上,毛澤東認為“各個少數民族對中國的歷史都作過貢獻。漢族人口多,也是長時期內許多民族混血形成的”?!皾h族‘人口眾多,少數民族‘地大物博”,漢族地區基礎好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文化需要漢族的幫助,建設社會主義需要優勢互補。?所以必須反對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以搞好民族關系,實現全國各民族團結并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建設。

    在對待黨和非黨的關系問題上,毛澤東認為許多民主黨派是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形成的,在新中國,“所有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雖然都表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但是他們中的許多人,實際上就是程度不同的反對派”,他們反對不合理的我們要反駁,反對有理的我們要接受,這有利于團結和調動民主人士的積極性,“這對黨、對人民、對社會主義比較有利?!?所以必須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在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問題上,毛澤東認為反革命“是消極因素,破壞因素,是積極因素的反對力量”,會對我們社會主義事業和無產階級專政造成危害,所以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鎮壓反革命。新中國成立之初,鎮壓反革命是必須的?,F在反革命少了,但還有,“今后,社會上的反革命還要繼續鎮壓以外,必須把混在機關、學校、部隊中的一切反革命分子繼續清查出來,”對于查獲的反革命,必須“按照不同的情況,給反革命分子不同的處理”。除少數“老百姓恨透了”的反革命必須鎮壓外,“對一切反革命分子,都應當給以生活出路,使他們有自新的機會?!?反革命抓到手以后,可以讓他們給人民辦點事情,從而把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在分清是非關系的問題上,毛澤東認為“對于革命來說,總是多一點人好”,對于犯了錯誤的同志,要看他們自己改不改,要幫助他們改正錯誤,還要給其糾正錯誤后繼續革命的機會,我們必須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這是團結全黨的方針。?

    總體上看,毛澤東很好地運用對立統一的辯證的哲學思維,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路線,將重點論、兩點論、全局觀結合在一起。毛澤東辯證地看待了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中存在的矛盾問題,他認為“世界是由矛盾組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建設中也存在著許多的矛盾問題,而“我們的任務,是要正確處理這些矛盾?!钡诮鉀Q矛盾時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考慮矛盾的特殊性。中國搞社會主義,要在走自己的道路基礎上學習借鑒外國的成功經驗?!墩撌箨P系》所闡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及其中所包含的哲學思想和理論原則,不僅對當時經濟政治社會建設具有指導意義,對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也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

    [注釋]

    ①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7.

    ②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

    ③彭德懷總司令對西方侵略者經典論述.http://tv.people.com.cn/GB/67816/9794566.html.

    ④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

    ⑤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35.

    ⑥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

    ⑦孫佩.《論十大關系》的整理過程研究[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4(3):119-124.

    ⑧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44.

    ⑨斯大林全集(第13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67.

    ⑩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4-25.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5-28.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30.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33.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1-44.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3-34.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36.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6-39.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9-40.

    相關熱詞搜索: 十大 背景 過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會財經
    • 文化
    • 職場
    • 教育
    • 電腦上網
    美女扒开内裤无遮挡色诱网站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